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
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
英文名称: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onstruction Tailorabl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nd Green Applications
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批准设立。
重点实验室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1)低维半导体材料方向:低维半导体材料的微/纳结构调控制备及光电、光伏、光催化、电池储能等方面的绿色应用;2)电磁响应与防护材料方向:先进电磁功能材料微/纳结构调控制备、高效电磁性能调控研究;3)有机共轭功能材料方向:有机共轭含能及有机共轭/无机杂化材料的结构可控制备及光电、能量性能研究;4)生物医用材料方向: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可控制备,表面改性与医学应用研究。
重点实验室定位:对光电、电磁、生物医用、能源等功能材料等实现微/纳结构可控制备,实现功能的集成和根本性提高,进而达到功能的根本性提高和高度集成,实现其在能源、环境、信息、生物医药等方面的高效、环保、可持续的“绿色利用”。
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:结合“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”和“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”,针对国家和北京市在光电、能源、环境新材料领域的需求,抓住“结构精确调控”与“绿色应用”两个核心科学问题,实现从新材料技术向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、功能材料智能化、材料与器件集成化、制备和应用过程的绿色化发展,推进纳米材料在信息、能源、环境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。重点组织实施纳米材料原始创新和集聚发展,形成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,占领全球纳米科技战略制高点。为实现从“跟跑者”到“领跑者”的跨越,建设具活力的科技中心贡献科技、人才培养方面的力量。
重点实验室特点及优势:beat365(中国)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与绿色应用实验室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建设,积极响应国家及北京市在新材料科技领域的发展规划,在新材料的“可控制备”及“绿色应用”方面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,紧追国际前沿,与本领域的来自美国、欧洲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顶尖研究小组开展了扎实、高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。同时响应“国家急需”,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,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建设了几个有特色的测试服务平台,为推动和强化首都成为国际交往中心、科技创新中心,为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,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,等多项成果获得产业化应用。围绕提高纳米材料和器件在新能源、生物医药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节能环保、及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应用和支持力度,使新材料的结构功能复合化、功能材料智能化、材料与器件集成化、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。在新材料的“可控制备”及“绿色应用”方面,处于国内先进水平。取得的部分原创性研究成果具备了国际一流水平,发表了包括Adv. Mater.,NPG Asia Materials (Nature 子刊), J. Am. Chem. Soc.,Angew. Chem. Int. Ed.,Nano Lett., Adv. Funct. Mater.,Small,Macromolecules,Chem. Comm., J. Mater. Chem., Nanoscale, Carbon,Soft Mater.等主流期刊文章300余篇,专著20余部,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件。
联系人:张加涛; 联系电话:13911326346